Skip to content

Instantly share code, notes, and snippets.

@qh-huang
Last active January 20, 2018 14:52
Show Gist options
  • Save qh-huang/24be570d24706ac1cb03acc227c61ffb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.
Save qh-huang/24be570d24706ac1cb03acc227c61ffb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.

改編自 Effective Engineer (https://gist.github.com/rondy/af1dee1d28c02e9a225ae55da2674a6f)

原文已經是文摘了,取自 Effective Engineer (http://www.effectiveengineer.com/)

有鑒於 1)它是英文 以及 2)文章太長,實在不利傳播,所以一直想要翻譯+濃縮這篇,分享給台灣的工程師(我認為不只工程師,所有知識工作者都適用

翻譯的同時,也加入自己的理解,所以可能和原文有出入,有疑義可參考原文。 (由於筆者是軟體工程師,所以舉例的部分都會偏向科技業和軟體工程)

  • 目標讀者

    1. 想提高自己工作生產力,而且
    2. 英文太爛/工作太忙,不想花時間看原文
      的人
      (英文程度夠好+有空,請看原文,收穫更多)

正文開始。


  • 重新定義「高生產力(Effective)」

    • 一名「高生產力」工作者可以

      • 解決問題
      • 解決「真正的」問題
        • ex. 事前沒好好規劃,製造很多只有自己懂的 bug,然後自己再去解決,這樣不算高生產力
      • 「短時間內」解決真正的問題

        • ex. 自動化後可以 10 分鐘完成的事情,卻要每次手動花半天解決,這樣不算高生產力
        • ex. 用 wiki 可以輕易在公司內部分享資訊,卻要用 doc 檔案附件 + email 寄來寄去,還要擔心版本不一致問題,這樣不算高生產力
  • 正確的心態

    • 專注於「高槓桿」活動(High Leverage Activities)

      • 槓桿 = 影響力 / 投資的時間
        • 「影響力」 如:提高生產速度、降低維護成本、降低溝通成本、降低維護成本、降低風險、提高風險承受能力 、...,通常跟 「生產產品的過程的速度、效率、品質」 有關,而非產品本身
        • 一般而言,把時間投資在 自動化、工具開發、教育訓練、寫文件 等,都『有較大機會』算是高槓桿活動
        • 相較之下,coding、debugging、meeting【特別是人多而且都是高層那種】,『有較大機會』是低槓桿活動
      • 用「槓桿」來衡量「生產力」
      • 專注於「高槓桿」而非「高產出」
        • 這在台灣業界確實很難,畢竟越高層的決策者,通常對技術掌握能力越差,而通常 「產出」是可見的「槓桿」卻需要技術背景才能評估
    • 最佳化自己的專業成長(Optimize for Learning)

      • 「學習」本身就是一種「高槓桿」活動
      • 該換工作時,別猶豫
        • 當每日工作內容開始不斷重複,導致自己的專業停滯不前 + 沒時間學習,就是該考慮換工作的時候
        • 當時間流逝,自己的專業並沒有隨之成長,你只是 變老(old),並沒有 變資深(senior)
      • 尋找鼓勵員工學習的工作環境
      • 尋找高自主性(Autonomy)的工作環境
        • 自主性:「決定自己的工作內容」的自由和彈性
      • 好的公司文化:開放、鼓勵問問題、好奇的員工
    • 定期檢視工作項目的優先順序

      • 「對工作項目排序」屬於「高槓桿」活動
      • 「待辦事項」清單,一份就夠了
      • 儘量別用大腦去「記得」事情
        • 大腦 不擅長「記憶(remember)」擅長「處理(process)」
        • 把事情記在紙上、筆記本、電腦裡,別浪費大腦資源
      • 定期問自己:「我現在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嗎?」

      • 限制「同時」進行的工作數量

        • 不同 工作項目之間 切換,代價是很高昂的

寫到這覺得差不多了,大約是一篇網路文該有的量,而且能做出這些改變已經很了不起了。

但還是要提醒,我 省略了超多內容! 有心想了解全文的人,還是請

  1. 參閱原文 (https://gist.github.com/rondy/af1dee1d28c02e9a225ae55da2674a6f)
  2. 看看作者的演講 (https://tw.voicetube.com/videos/37874)
  3. 買下這本書 (http://www.effectiveengineer.com/)

- QIAO@2018.01.19

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. Already have an account? Sign in to comment